(两诗)杜甫《登岳阳楼》、陈与义《登岳阳楼》阅读西宾

发布日期:2024-09-30 21:22    点击次数:89

(两诗)杜甫《登岳阳楼》、陈与义《登岳阳楼》阅读西宾

阅读底下两首诗,完成各题。

登岳阳楼

杜甫

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

吴楚东南坼,乾坤昼夜浮。

亲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

兵马关山北,凭轩涕泗流。

登岳阳楼【注】

陈与义

洞庭之东江水西,帘旌不动夕阳迟。

登临吴蜀横分地,徙倚湖山欲暮时。

万里来游还望远,三年多难更凭危。

白头吊古饱经世故里,老木沧波无穷悲。

【注】靖康二年(1127年)四月,金兵攻破开封,北宋衰一火。是年秋,陈与义流一火洞庭时期作此诗。

12.下列对两首诗的纠合,不正确的一项是(   )

A. 杜诗首联以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洞庭湖剧变给作家的触动。

B. 陈诗第一句中以“东”“西”二字点明了岳阳楼所处的地舆位置。

C. 两首诗第二联都写到了古地称呼,增添了洞庭湖的历史稳重感。

D. 两首诗都通过姿首登临所见之景,表达了暴露而又复杂的款式。

13.“夕阳”是古诗中常用的料想。下列诗句与陈诗中“夕阳”蕴含的款式不异的一项是(  )

A. 采桑春陌上,踏草夕尘凡。(顾况《春游曲》)

B. 当天乱离俱是梦,夕阳唯见水东流。(韦庄《忆昔》)

C. 月牙已生飞鸟外,落霞更在夕阳西。(张耒《和周廉彦》)

D. 一溪绿水皆春雨,两岸青山半夕阳。(端木国瑚《沙湾放船》)

14.明东谈主胡应麟讨论陈与义《登岳阳楼》的艺术魄力说:“得杜调者也。”勾搭两首诗谈谈你对这一讨论的纠合。

12. A 13. B   

14.谜底示例:

①陈与义这首诗魄力千里郁雄健,境界开阔宏伟,与杜诗不异。

②款式上,两首诗都将个东谈主遇到与国度运谈联系在一皆,具有深千里的爱国主见内涵。杜诗表达了国度边境激荡、我方处境孤危的哀伤忧苦,陈诗表达了国度腐化、我方沉溺海角的愤慨悲伤。

③实践上,两首诗姿首叙事时空跨度阔大,多用高大之语。杜诗时期上抚今悼昔,空间上包吴楚、跨关山,“坼”“浮”写出洞庭湖的浩茫广漠;陈诗写景遐迩勾搭,将“岳阳楼”和“帘旌”置于洞庭湖、长江和夕阳的弘大布景下,以“吴蜀横分”的典故赋予目前途物稳重的历史布景,“万里”“三年”写出迤逦流一火的灾难愤慨之贫乏。

【明白】

【12题详解】A.“洞庭湖剧变给作家的触动”作假。“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”兴味是往时就外传过洞庭湖波涛壮阔,当天终于遂愿登上岳阳楼。往时听闻过洞庭湖,今天遂愿以偿登楼不雅赏,是一种客不雅的记述,并未写洞庭湖的变化。

【13题详解】

A.句意:春天在田间采摘桑叶,夕阳的余光里眼下是青青的绿草。

B.句意:如今碰上浊世都成幻梦,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。诗东谈主以景作结,呈当今他目前的是夕阳西下,逝水窘态东流,这昏黑的原意,苦处的境界,不仅预示着大唐帝国的即将衰一火,亦然诗东谈主悲恰情感的折射。料想“夕阳”渲染了凄贫苦处的憎恶。

C.句意:月牙挂在天边,群鸟飞往窠巢,红日将落,霞色泽映着西边的天外。

D.句意:春雨初晴,一溪水都是新涨的雨水,斜晖尽染,青山含翠。

B项诗东谈主以景作结,呈当今他目前的是夕阳西下,逝水窘态东流,这昏黑的原意,苦处的境界,不仅预示着大唐帝国的即将衰一火,亦然诗东谈主悲恰情感的折射。料想“夕阳”渲染了凄贫苦处的憎恶。A项和D项都写的是春天的夕阳,魄力轻爽快泼,C项客不雅姿首了夕阳西下月亮初升的原意,魄力簇新天然。

故选B。

【14题详解】

本题西宾学生赏识诗歌形象和表达妙技的才智。

题目提到“明东谈主胡应麟讨论陈与义《登岳阳楼》的艺术魄力说:'得杜调者也。’”兴味是陈与义《登岳阳楼》的艺术魄力与杜甫的《登岳阳楼》不异,因此不错从魄力境界、款式、实践方面临比分析。

杜诗:境界开阔宏伟,魄力雄健渊深,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,前东谈主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。从总体上看,山河的壮阔,与诗东谈主胸宇的博大,在诗中互为内外。天然悲伤,却不用千里;天然千里郁,却不压抑。首联虚实交错,今昔对照,从而扩大了时空规模。写早闻洞庭着名,然则到晚景才兑现目睹名湖的愿望,名义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,其实意在表达早年抱负于今未能兑现之情。用“昔闻”为“今上”蓄势,归根结底是为姿首洞庭湖酝酿憎恶。

颔联是洞庭的广博介怀。洞庭湖坼吴楚、浮昼夜,海潮掀天,浩茫广漠,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!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,被王士禛赞为“雄跨今古”。写景如斯壮阔,令东谈主玩索不尽。

颈联写政事生计落魄,飘舞海角,怀宝迷邦的心理。“亲友无一字”,得不到精神和物资方面的任何解救;“老病有孤舟”,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佩戴妻儿、乘舟出峡以来,既“老”且“病”,飘流湖湘,以舟为家,出路茫茫,那边立足,面临洞庭湖的汪洋浩渺,愈加剧了身世的孤危感。自叙如斯孤独,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穷心意。

尾联写眼望国度飞灾横祸,我方报国无门的哀伤。高下句之间留有空缺,引东谈主联念念。最先“昔闻洞庭水”的“昔”,天然不错涵盖诗东谈主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期。而这,在空间上正可与“关山北”拍合。“凭轩”与“今上”首尾呼应。

陈诗:“洞庭之东江水西”,诗东谈主隐痛地愚弄了“东”“西”两个标的词,并以湖、江系之,则岳阳楼之地点,如或可见。尔后再写举目所见,为“帘旌不动夕阳迟”。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,看似等闲,实则玄虚。“帘旌”为近景,“夕阳”为远景,近景远景相敬如宾。

颔联从静态舒徐的景物姿首中振起,转而为热烈的抒怀。仿佛是音乐的变奏,这两句诗似乎是在重复上头的主题,魄力却又迥然不同了。“登临吴蜀横分地”,亦然在说登临的地舆位置,却加入了稳重的历史感;“徙倚湖山欲暮时”,亦然在写薄暮时期登楼不雅景,却融入了多少怅惘之情。

“万里来游还望远,三年多难更凭危。”这两句诗,谈出了一个一火国之臣心中的愤慨。“万里”与“三年”对举,别离从空间、时期的跨度上来敷陈其事,收到了双重复加的艺术放胆,读之让东谈主咨嗟万分。诗东谈主的“万里来游”不外是万里避祸的高明说法,但是又无可怎么。心中的喧阗,惟一在“远看”中消解。“三年多难”,原本也曾不胜觳觫,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,让东谈主不胜忍耐。

尾联,作家碌碌寡合,以无穷苦处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。此时,诗东谈主已届四十,到了不惑之年,是以言“白头”;不说伤今,而言“吊古”,含蓄蕴藉,书不宣意;“饱经世故”明指天然事物,实喻社会现实,语意双关;而“老木沧波”更是包裹诗东谈主形象的一件外套,无穷悲恨,尽在不言之中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作事,总共实践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实践,请点击举报。